近日★★★,工信部与科技部联合公布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4年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单位名单。西安自创区的成果转化类政策试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入围。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省市发展导向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此次入围★,得益于西安高新区长期以来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第一,推进★“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推进西安自创区重点产业链企业、骨干企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高校,按照“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的思路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快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推动驻市高校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到西安自创区企业内担任★★★“科技副总”★★★,引导区内重点企业与西工大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吸纳院校、企业、机构共建★“双中心★★★”人才联盟平台。
第三★★,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高精度基地授时系统★★、阿秒光源、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等中科院系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西安研发中心为依托★★,组建新能源汽车陕西实验室,让平台成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进步重要载体。探索“技术+人才双转移”机制★★,探索“平台聘任★,共建单位使用★”★★★“固定+兼职”等多渠道人才流动机制,更大力度集聚用好人才★。
第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放大★★★“一院一所一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促进高校成果在西安自创区就地转移转化。按照★★★“一支队伍+一个产业+N所高校★★★”的原则★★★,组建一批技术经理人队伍★★。
作为西安“双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西安自创区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科教人才资源,深入推进★“三项改革★★★”★★,探索形成了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一院一所一校”成果转化模式,同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签约★,合作共建西安“双中心”校地院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建设材料领域首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陆续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创新联盟★★★、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Foundrers College西创学院★、西软信创大学★★、陕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多所园区院校联盟,为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2015年批复建设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西安自创区★★”)。西安自创区试点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模式”,以“三项改革”为牵引,以“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活动为契机★★★,聚焦西安自创区主导产业★★★,以高校引进★、校企共同使用的★“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区内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融合发展★,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模式★★”政策试点,通过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举措,构建起高效畅通、深度融合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第二,开展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建立“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协同机制★,定期发布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未来健康★★、未来制造等领域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建立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企业技术需求库和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