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利来老牌国际官方入口集群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24 22:07:48 点击量: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京津冀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表现为: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偏低,2024年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7.4%,高于全国(47.1%)★、低于长三角(50★★★.9%)和大湾区(54.7%)。二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整零协同比★★★”偏低,近年来,京津冀汽车产业整零协同比为25%左右,远低于长三角的90%和大湾区45%★★。三是“走出去★★”的国际化规模总量偏低,京津冀汽车整车企业2024年海外销售总量超过80万辆,而长三角整车企业相关指标超过230万辆,且京津冀地区整车企业海外销售量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三地整车企业产能协同★★★、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产业生态共建共享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指在全球范围内★★★,同类产业集群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具备比较优势★★;二是,汽车产销量★、产值占全行业的比重10%以上★;三是,产业集群在税收、就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效应明显;四是★★,链主企业(整车厂)及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在行业的引领力强★★,产品力及性价比高★★★,明星产品、爆款产品多★★★;五是,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利用外资在行业有比较优势,集群内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效益好,新产品新投资逐年增长;六是,集群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和交货额在行业内居第一梯队★,海外的创新载体的数量和质量有竞争力;七是★★★,集群内企业协同发展高质量运行,整零协同比(整车和零部件)较高,资源整合发展效果明显;八是,集群内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运行利来老牌国际官方入口,带动区域内技术创新主体不断拓圈。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空前,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在行业内居先进水平;九是,产业集群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治理的现代化和先进性不断提高,营商环境国内一流,集群内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越来越好。

  第三,抓紧落实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高水平协同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承载空间★★★。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统筹推进三地产业布局优化★★,园区发展★★、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当前应重点做好顺义、武清、廊坊三地生态港规划的分阶段实施方案。同时★★★,发挥好京津冀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的领先优势,统一规划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示范区★★★、示范道路,把项目建设和日常维护结合起来,实现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同时,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以及下一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要求,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新做法★★★,充分利用在京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以及有关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优势,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上车、上路、上批量规模。

  第二★★★,抓住整车企业这个关键,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整车企业是万亿产值规模能否实现的关键。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又是汽车企业市场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关键之关键★★★。要明确链主企业的主体责任★★,发挥头雁效应★★,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来保证。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整车企业的链主作用。首先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作用★★,整车企业可以牵头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增强产业链的掌控力。其次是提高产业链的投入产出比★★★,比如整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高★★★,必然会带动供应链产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产品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益★。再次是促进资源共享。链主企业应发挥其社会影响力,协同政府★、资本、人力资源★★、销售渠道等各方资源★★,为产业链各方提供生产经营支持和企业扩大规模所需资源保障。

  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汽车产量285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新能源汽车67.6万辆,同比增长154%★★★。目前,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实现产值已经超过8400亿元,成为京津冀制造业的★★“首位产业★”。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名单,★“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榜上有名★★,这为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十五五”期间乃至今后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和资源支持★。

  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14年的7★★★.8万辆,到2024年突破1000万辆,短短十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不断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加快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正当其时。

  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十五五”期间努力建设成为实现超万亿产值、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具体的目标任务包括★★★:

  第六★★★,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方面,要理顺产业集群的治理逻辑及机制★,建立和完善集群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抓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多关注中小企业★★★,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务。还要努力打造守法守信、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利来老牌国际官方入口★★。落实好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鼓励支持链主企业率先垂范,主动带领中小企业为集群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群策群力★★,共赢发展★。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让行业协会不仅扮演“虚拟中心”角色★★★,还要当好“吹哨人”,主动预警、主动提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产业集群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会不断增强,治理的现代化和先进化不断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会越来越好。

  汽车产业有着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独特优势,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新质生产力代表性的技术和产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能够汇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形成上下游协作高效★,产业生态活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发展优势,成为产业创新的策源地、优质企业的集聚地、重大创新项目的承载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凝聚了政产学研用投各方★,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具备专业化分工程度高和要素集聚度高双重优势,形成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力带动了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第五,抓好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在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下功夫★★、做文章、出奇招、见实效利来老牌国际官方入口。在政府、企业及相关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好发展活力强、创新后劲足、不同生态主体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这里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要更好地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二是正确面对链主企业和非链主企业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本地的企业竞争优势★★★、科技水平、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条件★★,避免同质化重复投资和内卷式恶性竞争。

  第一,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首先要把握好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主要包括: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链长、竞争激烈★★、全球化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明显。其次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区域产业分工。加快制订京津冀三地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三地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再次要以正在编制的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入手,围绕整车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整零协同化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国际化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水平进一步提升几大重点任务★★,到★“十五五”末,实现京津冀汽车产值突破万亿元。

  第四,抓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重点围绕智能网联等变革性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及绿色产业链,创新服务体系产业链价值重心向软件和服务业转移等。首先是整车企业与供应链的协同,通过创建供应链联合体★★★,把推动联合开发技术产品与联合开发国内外市场结合起来★★★。再者是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产品同工业及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企业赋能,或相互赋能,加快与能源、交通、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产业融合,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近日,一座由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建设的集光伏能源、超级快充、无线充电、智能机器人充电等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慧绿色充换电站在北京朝阳区投入运营。2024年国网北京电力已投运11座超级充电站。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